一、案例背景
红安县作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但长期以来面临没有知名中医带动本地中医药发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困难、学术传承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优等问题。导致整体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强,辖区内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氛围不够浓厚。
为了推动红安县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融入人民健康生活的战略举措和决心,红安县委、政府积极抢抓仝小林院士回乡机遇,谋划建设仝小林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经过多方努力,精心筹措,2023年4月,仝小林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红安临床基地落户红安,成为全省首家县级以院士冠名的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实施内容
(一)遴选业务骨干,组建学术传承专班。为了更好地传承仝小林院士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红安县中医院院遴选了19名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创新精神的中医骨干作为仝小林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专班定期开展学术讨论,分享彼此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如何将院士的学术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参加学术会议,夯实学术思想内涵。先后组织3次参加和举办仝小林院士学术思想推介会,不断吸收院士学术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座谈会,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者和127名村医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院士弟子肖明中教授和县中医院仝小林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康复科专家针对“三味小方”“腰腿痛”等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现场演示,通过互动交流,让村医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技术。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激发了广大基层中医工作者“学中医、爱中医、用中药”的热情。
(三)做实三级联动,不断惠及基层群众。在院士牵线搭桥下,与省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县域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院士弟子、湖北省中医院肖明中等教授每月周四来我县坐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选派红安县中医院仝小林学术传承人到各乡镇卫生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坐诊带教,将先进的技术和学术理念带到基层。通过上下联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让群众更直接体验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魅力。
(四)家庭医生签约,深化个性化诊疗。选派“名中医”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村入户,指导村医对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更新健康档案内容,把中医药服务纳入居民日常保健方式,切实让群众更直接体验到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魅力。
三、案例成果
(一)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仝小林院士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学术传承专班的组建和学术思想传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县中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仝小林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运行后 15 个月里,累计诊疗人次达 1.2万余人次。先后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内分泌科、脑病科、推拿科、儿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培育建设重点专科6个。中医优势病种逐年增长,确立中医优势病种54个,37个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仝小林院士学术思想的引领下,我县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学术传承专班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一批中青年中医骨干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线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仝小林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红安中医药事业,近两年招聘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才74名,县中医医院还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湖北恩施学院就业基地授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传承创新座谈会,与县融媒体合作开设电视广播专栏等宣传活动,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中医药文化在红安县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实现全覆盖,50%的村级卫生室建成中医阁,中医适宜技术运用进一步推广,中医特色服务进一步彰显。通过派驻学术传承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带教,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延伸到了基层,让仝小林院士先进的中医理念在基层得以实践传播,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名中医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作用,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