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和中医阁建设指导,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两项建设标准。两项标准主要从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试行)》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试行)》
《中医馆建设标准》规范了中医馆相应中药房设置。中医馆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设3个及以上中医诊室(含治未病室),2个及以上中医治疗室等;中药房在中医馆内独立设置,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中药饮片品种数不少于300种,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等。
同时明确,中医馆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5名,中药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名;应每年选派至少1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县级以上中医药师承项目,至少有1名上级医院高级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中医馆定期坐诊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
《中医阁建设标准》规范了中医阁相应中药房设置。中医阁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至少设有1个中医诊室和1个中医治疗室等;中药房中药饮片品种数不少于80种,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签订中药饮片调剂代煎配送协议,配备中成药品种不少于30种等。
同时明确中医阁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并针对中医医疗服务,要求能够提供中药饮片服务和4类6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配备不少于5种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等。
《中医馆建设标准》《中医阁建设标准》分别对中医馆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中医馆要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使用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等;接入并规范使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确保与属地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融合联通,实现中医电子病历、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中医远程教育、中医远程会诊、治未病功能等。中医阁要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橱窗、中医药文化墙等;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和质量。
华景康光电对此政策表达了高度的认同,基层医疗中医建设标准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基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将推动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健康发展。
中医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注重的是功能,以寒热虚实状态来表述。热成像反映的是全身的代谢热信息,强调的也是整体,表达的也是功能,表现的是“寒热虚实”状态与程度。热成像技术与中医理论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应用热成像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人体功能状态,实现中医证候可视化。
华景康聚焦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十五年,专注红外热成像技术硬件方案、核心算法、软件架构等,承接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超算中心、呼研所及中医药大学相关红外热成像基础研究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率先实现红外热成像分析智能化、科学化,为健康筛查评估、临床科室应用、智慧中医可视化等诸多应用场景提供完备的医学红外热像仪产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