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加持热疗—用温度感知健康,让疾病无处可藏

分类:资讯中心 2195

已知最古老的美洲印第安人全身热疗方法是汗蒸小屋。

1900年,美国医生威廉·科利博士开始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发烧诱导剂,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1927年,维也纳医生瓦格纳·贾瑞格(Wagner Jauregg)使用高温发烧治疗了患有疟疾病原体的梅毒患者,由于这一成就,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现如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欣然、徐凌燕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胡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研究员,联合发表了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局部热疗通过HSF1-A2b1转录轴,激活米色脂肪产热,能够减轻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质沉积等代谢紊乱。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通过特定方式局部热疗后,米色脂肪能帮助减肥!

为进一步弄清米色脂肪的特性,研究团队对米色脂肪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除寒冷等刺激外。

米色脂肪还可通过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感应局部温和热效应,并激活产热。

这是该团队首次在基因组层面,发现HSF1-A2B1转录轴,进一步完善了HSF1代谢调控网络。

在对万余人的临床研究后,团队明确了HSF1与代谢性状的关联性,从而为干预肥胖提供了新靶标和新策略。

研究人员使用纳米颗粒,将其注射到小鼠腹股沟周围的白色脂肪中,当暴露在近红外光下时,纳米颗粒会将其周围的组织加热到约41°C。

保持温度10分钟时,研究人员使用热成像,观察到12小时后,该区域的热量产生增加,这表明该区域有一些米色脂肪,已经变成棕色脂肪。

人类也有米色脂肪,之后研究人员将这种41°C局部红外线热疗,应用于人类的颈部和肩部周围的脂肪沉积物,来测试效果。同样,根据热成像,该区域的内部热量产生增加,并且在外部热源被移除后,热量产生持续2个小时。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局部热疗可以通过激活米色脂肪细胞,来诱导人类产热,消耗热量。

如何验证热疗的效果,是一个无法通过常规医学影像手段去验证的难题。人体作为一个能量场不断向外界散发红外热辐射,通过体内产热与周围环境热交换使皮肤表面具有相对稳定的温度分布。正常人体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人体温度分布的某处改变(一般是由血流和代谢的改变引起),预示该处出现疾患的可能性。通过红外热像图了解人体温度变化,这也是红外热成像诊断疾病的依据,基于上述原理,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非常好的起到了”健康可视化“的作用,也是唯一一种可以与热疗配合应用,作为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诊断工具。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贯穿整个热疗过程。首先,热疗前运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辨证论治,通过医用红外热像仪KIR-2008B客观测量人体温度变化来辅助辨寒热,与诊断医师临床经验辨证寒热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往研究也证实了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这点与中医追求辨证论治的初衷一致。同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红外线热成像检查可以根据图像特点决定是否可以采用热疗。

如果红外热像图表现为低温改变,可对患者采用热疗,正所谓“寒者热之”;如果红外热像图表现为高温,则治疗方法相反。若盲目采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 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其次,治疗前后通过复查对比红外热像图变化,客观真实地反映病情变化,与患者主观感受结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最后,治疗结束,运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治疗效果,从新的角度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标签:医用热成像红外热像图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更多
免费预约体验课程

loading...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微信客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