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辨证方法,是清代吴鞠通在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内经》对三焦部位的论说,并结合他自己的实践体会所创立的。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证治规律,概括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
红外热成像在三焦辩证的主要表现如下:
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
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
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上焦最凉,中焦居中,下焦最热,与伯纳特涡流结构非常相似。上焦心、肺是气血汇集之处,代谢物不能凝集;中焦肝、胆、脾、胃、小肠能接纳水谷进行腐化;下焦大肠、膀胱排泄糟粕,而肾命门在下焦背部,主藏精,与传统医学理论“下焦为元阳之本”“阳气主升”之说非常吻合。如下焦相对温差低于中焦和上焦,三焦热序列紊乱,必然造成体内能量传导失衡(涡流失衡),与中医所述下焦出现阳虚证候相吻合。
武汉华景康红外热成像的中医&三焦部分自动评估报告如下:
武汉华景康红外热成像与三焦辨证表现所包括的各脏腑病理变化,不仅是温病发展过程中三类不同证候的概括,而且标明了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三焦所属脏腑的传变规律,为后面的施治或调理提供了有力据依;华景康红外热成像健康云系统是中医从业人员、中医养生馆、美容院、康养机构、产后康复等机构的很好的辅助测评及疗效跟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