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对关节腔内使用曲安奈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分类:资讯中心 1716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沉积引起的关节及周围的炎症反应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本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的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沉积和关节畸形,尤其是红、肿、热、痛的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但口服药物往往对关节疼痛缓解效果较差,且全身副作用较大。而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曲安奈德发病关节腔内治疗,能够缓解疼痛及关节炎症。如何精准的使用药物到病变关节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及热点。而本研究利用红外热像检查能够快速、直观的发现病变关节,为病变部位提供依据。同时该检查能够灵敏的反映了病变关节的温度分布状态与变化,可作为损伤疼痛的范围和程度的可视化客观观察评估指标。同时研究中发现的血尿酸作为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规生化标志物易受到饮食、吸烟、饮酒、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影响特异性较低,如何评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严重程度进行治疗的选择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的改变在疼痛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以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改变与疼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它们是否可作为重要的生化和影像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研究背景和意义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渐上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予以曲安奈德关节腔内使用治疗,能够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而发现病变关节不能光凭患者主观描述。如何从影像学上快速客观的发现病变关节,提高治疗的精准性是现在治疗的重点与热点。如何利用影像学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是目前研究的难点。

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利用红外热像检查精准、直观找到病变关节,予以关节腔内使用药物快速的缓解疼痛。治疗后再次利用红外热像检查进行客观评估与疼痛缓解的关系。同时分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等检查,与疼痛程度是否有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患者。

记录红外热像检查温度差值变化、疼痛VAS(Visualanalogscale)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IS)、尿酸、hs-CRP、血沉治疗后红外热像检查温度差值变化、疼痛VAS(Visualanalogscale)评分。

结果

1.红外热像图反映病变部位和疼痛程度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通过红外热像检查发现,疼痛部位呈现不同的色阶。通过和自身对侧比较以及和正常健康人图片比较发现,红外热像图能较准确地反映疼痛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前后的病变关节红外热像温度差值变化及VAS评分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病变关节红外热像图,测量患侧温度与健侧温度的差值。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显示:患者疼痛区域治疗前后色阶有所变化,疼痛程度减轻。

治疗前后红外热像患侧与健侧温度差值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两者的变化是一致的。

3、重症组患者较轻症组多因素相比较分析

重症组患者较轻症组患者组AIS评分、红外热像患侧与健侧温度差值和血清hs-CRP水平升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和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VAS评分与AIS评分呈正相关(r=0.465,P<0.001),VAS评分与关节红外热像差值呈正相关(r=0.701,P<0.001),VAS评分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869,P<0.001)。AIS评分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04,P<0.001)。关节红外热像差值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50,P<0.001)。

结论

1.红外热像能够精准发现疼痛的部位,对于指导使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红外热像能够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红外热像温度差值的变化与使用曲安奈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变化是一致的。红外热像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客观的、可视化的依据。

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其关节红外热像健侧和患侧温度差值越大,这与患者hs-CRP的表达水平和疼痛程度是一致的。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红外红外热像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更多
免费预约体验课程

loading...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微信客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