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为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导致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相关关节病,它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晶体沉积和关节畸形。并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使患者不能工作等,重者可导致关节损害和关节畸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亚洲,包括中国,20年前的痛风发病率非常低,然而现在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痛风不仅引起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也对患者各个方面形成不良影响,如睡眠、生活、工作及情绪等,从而致使患者生活品质下降和生存时间减少。它已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许多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推荐指出:药物治疗作为痛风治疗的核心。但药物选择范围在急性期较窄,并且减轻疼痛不明显,还会出现严重药物过敏反应。传统药物治疗已经不能达到现在人们的无痛要求。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予以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够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同时痛风性关节炎指南与专家共识一致认为:单钠尿酸盐晶体被发现在关节积液和(或)痛风石中,是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最重要依据。或发病部位对秋水仙碱治疗反应好,也可以诊断痛风。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在痛风性关节炎辅助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像学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判定也有帮助。
对11项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表明:影像技术(如超声,双能CT等)对痛风的诊断是有帮助的。X片:对痛风的早期变化显示不够敏感。双能CT:评价关节腔内痛风石沉积情况特异性高,能够将受累关节的骨质破坏情况显示出来。但该检查有辐射且不能反映当前关节发病情况。只能作为诊断依据使用。MRI能够显示痛风性关节炎周围软组织及关节面的情况,并且评估有无关节滑膜炎,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痛风石和骨质破坏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其成本高、耗时长,不能广泛应用与临床的诊治中。肌骨超声:它能把关节的病变情况,如关节腔、滑囊、软骨等形态能清楚的显示出来,也能显示炎症部位血运情况和滑膜增厚改变,但在急性期接触病灶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因此急性发作时使用较少。而红外热像采用红外辐射原理,不用接触而准确的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及其分布,可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测,了解该部位的体温变化。快速、直观发现病变的部位。
红外热成像检查在医学的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应用。红外热像的成像原理:红外辐射的波长在电磁波的不可见光的微波波段范围内,宇宙之中所有物体都辐射表征自身温度的红外线。某一个物体变热,红外辐射强度增大,并且波长变短。红外热像检测仪通过人体皮肤发射的红外辐射的波长记录温度,温度越高,红外线的波长越短。皮肤的血液流动控制影响皮肤的温度。皮肤的血流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由其皮肤的血液循环的结构特征决定。检测人体红外辐射的实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取瞬间体表温度所表达的多变量信息。医用红外热像技术是以遥感为基础的温度成像技术,精确摄取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并以热图形式将所探测部位的温度分布状态加工以记录显示出来。
它可以灵敏的反映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微循环、与组织代谢密切相关的温度分布的状态与变化,并且可以反映当时病变部位的状态,已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血管疾病、肿瘤医学、运动医学等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程度范围评估。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上发病关节腔内注射药物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尽快恢复到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去。首先注射药物找准病变关节,不能靠经验,反复触摸病变部位找到病变部位,增加患者痛苦。所以需要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准确找到病变部位。而红外热像技术通过测量病变部位红外辐射强度,通过图像能够直观的显示病变部位。它可以灵敏的反映病变部位温度分布的状态与变化,不仅可以精准反映病变部位,而且可以反映当时病变部位的状态。同时各类关节的炎症能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进行抗炎治疗,如果予以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它能大幅度的减少前列腺素E的水平,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目的。关节腔内注射常用曲安奈德、地塞米松、复方倍他米松等治疗。长时间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炎症,予以关节腔注射,能够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减少渗出,并可以改善关节的功能。
再次痛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而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尿酸高低与疼痛程度常常不相符。血尿酸的作为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规生化标志物易受到饮食、吸烟、饮酒、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影响特异性较低,如何评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严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而观察发现hs-CRP、红外热像检查患侧与健侧的温度差值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分析后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随着检验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的改变在疼痛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关节红外热像温度的改变与疼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它们是否可作为重要的生化和影像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本研究通过红外热像检查能够灵敏的反映了病变关节温度分布的状态与变化,精准找到病变部位,对其相应部位进行治疗。红外热像可作为损伤疼痛的范围和程度的可视化客观评估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主观评估。同时利用红外热像测定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温差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估。通过上述的主观及客观指标,观察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是一致的。同时通过统计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红外热像检查患侧与对侧温度差值变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关节疼痛严重程度是否相关。为临床上治疗痛风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