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扁鹊心书中提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远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1.药性导入、皮温改变、以及可能的微创(灸花)都是为抗病做准备、打基础
艾灸通过药力、热量来刺激特定穴位、带动经络,使局部机体产生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从而调动人体的潜能,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强劲。
2.艾灸的红外线为细胞提供正能量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医学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在施灸前后,局部的热成像和红细胞活动度与携氧能力都在红外线的作用下大大提高,而细胞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其抵御外邪的能力自然就增强。
有研究用红外辐射热成像技术可在正常人体背部清楚地看到一条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古典的督脉循行路线完全一致;灸法既能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改变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使之变得更加连续、规整。
基于红外热成像可视化人体背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让大家对经络的存在有直观的认识。比较艾灸前、后用户背部督脉相关穴位温度热成像的改变,可以让用户了解灸法对督脉相关穴位温度的影响和温通经络的作用。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目前在诸多的中医调理机构均有广泛的应用。
排寒症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远红外线温热疗法,快速排除体内寒气,湿气等,对痛经、不孕症、手足凉,肌瘤,肥胖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止痛症
疼痛遇热即解。有效改善头痛,颈椎痛,腰腿痛,肌肉痛及外伤引起的疼痛等。
化瘀症
远红外线照射,使血管松弛,血管扩张,对气郁引起的胃胀、胸闷、打嗝血瘀引起的循环障碍,跌打损伤等均有奇效。
消炎症
远红外线照射加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咽炎、牙周炎、胃炎、胆囊炎、前列腺炎、妇科炎症、外伤、炎症等均有奇效。
艾灸直接提升NK细胞的杀伤能力
NK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简称,主要针对各类病毒与肿瘤有特效杀伤作用,这种细胞随着年龄增长,活力逐淅下降。
日本学者冈琦氏分别用人体试验及动物试验,在关元、足三里、大椎和命门处持续规律施灸,上千例研究表明:艾灸能明显提高老年人或动物的 NK 细胞活性,同时调节部分免疫物质。
艾灸能直接延缓胸腺的萎缩速度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萎缩,机体的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
沙立新教授在《上海针灸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艾灸老年小鼠(其基因序列与人体很接近)关元和大椎穴,试验组比对照组(不施灸) 解剖后明显胸腺萎缩程度及胸腺的存在质量均不同,前者大大优于后者。由此推断,长期规律灸疗作用人体,会让我们以胸腺为主导的细胞免疫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