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热图–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

分类:资讯中心 2589

现代科技已经为医学提供了大量的先进的以反映机体结构影像为主的影像技术,如CT、MRI、PET-CT、B超等,这些设备能把人体的组织结构,特别是骨结构显表示非常清楚,它们为正确进行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能反映机体功能状况的影像学较少。医用红外热像仪是唯一能动态记录全身热分布图,为临床进行综合分析诊断提供相关部位温度分布,温度变化依据的功能影像检测仪。根据红外热像仪提供的热图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推论与疾病有关部位的温度分布形态值,并以此推断可能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组织代谢,组织解剖结构和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热图的这些功能已被广泛有效的应用于炎症、疼痛、肿瘤、心血管、亚健康预防等医学领域。并成为这些疾疾病诊疗的重要的辅助检查。

1. 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人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处于不同状态时,其新陈代谢活动及所产生的热辐射是很不一样的。如某组织处于慢性疾病、血供不足或局部坏死状态时,其代谢热强度就偏低;而偏高的情况出现在疼痛增生、炎症、肿瘤等等。以乳腺癌例,在患病早期(占位在毫米以下),癌细胞的代谢热产量可达70 mw/cm3,与其周围正常细胞的温差可达2℃以上。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极其敏感地(小于0.05℃)接收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辐射,并通过特有的成像和“由表及里”的层析技术,测定体内异常热源的分布、深度、强度、形态及走势,从而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由人体代谢热所表达的健康状况和疾病信息。

2.医用红外热像仪的临床应用

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红外热像临床应用研究资料及经验,红外热像与其他结构影像为主的影像学相比在下列领域有其优势:

脊柱疾病:

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脊椎及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狭窄症、重大疾病脊柱骨转移;

肌筋膜疾病:

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软组织肿瘤、颈项疼痛、运动/感觉神经根炎、血栓症、肌肉松弛、急性扭伤、肩周炎

神经疾病:

末梢神经损伤、脊柱损伤、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多汗症、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偏头痛、面神经损伤

循环疾病:

未梢血管障碍、布卡氏综合征、心血管血栓、雷诺氏综合症、血管吻合术后疗效评估、缺血性坏死、手足发绀

3.疼痛治疗的可视化

由于人体疼痛区域伴有异常代谢变化或神经功能变化和血液循环变化,必然导致热代谢的变化,医用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记录与疼痛伴随的热代谢变化来反映疼痛的性质、程度和范围。

根据疼痛区域红外热图显示的异常热图特征不同,提示不同的病理状态,不同的可能病因,如若为偏高温充血性热图,则可能是急、慢性充血性炎症、低毒感染、肿瘤早期、结核急性期等;如若为偏低温缺血性热图,则可能神经性疼痛、高交感神经张力性疼痛、肌性劳损性疼痛、动脉血管缺血性疼痛、肿瘤晚期等。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前后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是人体的主观感觉,通过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疼痛的症状和性质真正实现了:症状性质可视化、疼痛治疗靶向化、疗效评估客观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更多
免费预约体验课程

loading...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微信客服 电话